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转瞬之间,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草坪草与牧草分子育种联合创新学科组已经成立两年多。回顾当初,课题组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如何生存与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在园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当时尚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访学的陈良接过了这个担子,成了这个新兴课题组的负责人,开始了与课题组同呼吸共命运的征程。
任重道远须策马,凭着对科研事业的一腔热血以及对课题组的深厚感情,面对课题组的科研经费压力,不服输的陈良没有‘等、靠、要’,而是主动出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付出百分努力。这两年多来,他不是在写项目,就是在出差,平均每月总要出个三四次差,为争取各类科研项目而来回奔波。不管多小的课题,多少的经费,他都认真对待,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任务,不敢有一丝马虎。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凭着这股对事业的执着精神和踏实勤奋的干劲,两年来,草坪草与牧草分子育种学科组新争取到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2项中国科学院STS项目(课题和子课题负责人)、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项目(课题负责人)、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企业横向合作项目、2项院重点实验室优秀人才计划及重点方向培育项目等。2019年度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的“滨海盐碱地生态保育、修复及高效绿色农业的产业化开发”获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项目资助,这也是目前山东省最高层次的科研项目之一。
两年前,课题组学生仅有一人,许多工作没法开展。为此,课题组多方联系其他高校实验室,争取到了几位联培生,解决了实验室学生匮乏的问题。随着园里人员的流动,又有一些研究生主动选择转到课题组继续学习。同时,更多的工作人员和新进博士也加入到了这个年轻的团队,我们的队伍逐渐壮大。目前草坪草与牧草分子育种学科组有工作人员8名,在读研究生13名(含联培生3名),已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创造力和激情的年轻人的大家庭。
初步解决了科研经费和人力短缺的问题,课题组要发展还是需要扎扎实实搞研究,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过去的两年里,整个团队团结互助,积极进取,克服各种困难,在草坪草抗逆机理解析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针对草坪草组培再生与遗传转化这一世界性难题,课题组成员勇于创新,另辟新径,成功建立了抑制草坪草基因表达的VIGS技术体系;同时,经过多次尝试,课题组还率先建立了草坪草的根系遗传转化技术,为草坪草的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2019年度,课题组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0篇。
论文不但要写在纸上,更要写在大地上。草坪草与牧草分子育种课题组的目标之一是创制草坪草和牧草新材料并进行推广应用。两年来,课题组新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牧草种质资源、高羊茅、狗牙根、黑麦草等草坪草种质资源2000余份,为今后的草坪草和牧草育种研究奠定了扎实的材料基础。在收集材料的同时,我们也重新修建了磨山和江夏草坪草基地,用于各类种质资源的展示和新品种选育工作。2019年,通过与山东地方企业的通力合作,我们选育的耐盐草坪草已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区域进行了较大面积的推广,现繁育基地年均可向市场提供60万平方的耐盐碱草坪,为滨海盐碱地的生态修复和治理作出了较大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此外,富硒牧草、高寒地区耐寒草坪草选育与示范也取得较大进展。
从2017年底成立至今,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领导的鼎力支持下,草坪草与牧草分子育种学科组全体成员团结一心,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实干氛围。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新的一年已经来临,相信在团队齐心协力开拓进取的潜心研究中,我们学科组必将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草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